集團介紹 生產基地 發展歷程 榮譽資質 員工風采 社會責任 人力資源 雙興實景
2月10日,2022中國鋼結構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鋼結構發展峰會在廣州召開。與會代表圍繞推廣鋼結構應用,促進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與轉型升級,鋼結構智能建造、設計與創新等話題開展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受邀出席大會并致辭。
大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周福霖,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中國鋼結構協會名譽會長周緒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鋼結構協會名譽會長聶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喜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宗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廖玉平,廣東省住建廳二級巡視員黃祖璜,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劉景鳳,中國模板腳手架協會秘書長高峰,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孫曉彥,中國建筑業協會鋼木建筑分會副秘書長劉民,中國鋼結構協會監事長薛健及近20位副會長,各省級鋼結構協會相關領導出席峰會。
何文波致辭
何文波在致辭中表示,得益于我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鋼結構行業發展迅速,我國鋼結構產量從2012年的3500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9700萬噸,增長了177%。但鋼結構建筑應用,特別是在民用領域和住宅領域的應用還遠遠不夠,鋼結構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我國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的條件已經成熟。發展鋼結構代表了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不僅是建筑行業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鋼鐵行業優化建筑用鋼消費結構、儲備鋼鐵戰略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式。
“作為鋼鐵業的從業者和經營者,我早期主要關注的就是生產線,后來越來越關注的是產業鏈,現在更加關注的是生態圈。創造建筑產業發展新時代,需要全產業鏈的通力合作,需要培育和建立包括生產、設計、研究、服務、監管、金融在內的相互支撐、共同促進、協同發展的生態圈?!焙挝牟ㄕf,基于此,去年,鋼協、房地產業協會、鋼結構協會等5家全國性協會聯合發起成立了鋼結構建筑工業制造工作委員會,將發展鋼結構建筑作為多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組織產業鏈上下游各方共同推進鋼結構事業,目前已有160余家成員單位踴躍參與。
何文波認為,鋼鐵材料自身包括其優異的生態性在內的諸多卓越特性,在建筑領域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們在合作中的每一個突破,都是在為鋼鐵-鋼結構-建筑產業鏈的升級和變革積累基礎。我們會不斷地看到,技術在變、結構在變、材料在變、流程在變、業態在變。我們推動的是一場變革,迎接的是有鋼鐵全面支撐的建筑產業新時代。
“鋼協已經把‘基石計劃’和以鋼結構推廣為主的‘鋼鐵材料應用領域拓展計劃’確定為兩大產業發展計劃,正在全面籌劃和推進之中,鋼結構是此計劃的重要組成?!焙挝牟ń榻B,“以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設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鋼結構建筑發展,已被列為鋼協巡回辦公的核心議題之一。我與寶武、鞍鋼等6家鋼協會長單位主要領導進行了面對面討論,進一步形成了共識”。日前,鋼協調集有關企業的骨干力量,正式組建了“鋼鐵材料應用推廣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在行業內外開展工作,把鋼結構推廣的各項措施落實落地。
綠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兩大發展主題。何文波認為,鋼鐵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主要路徑有三個方向:一是能源節約和能源替代(比如氫能的替代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二是資源節約和資源替代(比如廢鋼的替代和各種副產品的循環利用),三是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材料升級的方向就是“高強、高耐蝕、高功效”。經過初步評估,大多數建筑用鋼領域都有材料升級的可能,鋼結構領域同樣存在材料升級的空間,但更多的是材料替代,尤其是在住宅領域?!盀榇?,要破除一些舊觀念。”何文波強調,一是中國現在有豐富的鋼材可以用于建筑業,要多少有多少,要什么有什么。二是鋼鐵材料不僅具有可循環再利用的綠色特性,而且自身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全世界最嚴,隨著減碳技術的開發運用,碳排放也會越來越低。三是鋼結構住宅的建造成本已經明顯改善,特別是在考慮生態收益以及全生命周期投入產出的條件下,已顯示出整體優勢。一旦產業合作通道打通,成本進一步改善是必然的結果。
何文波表示,鋼結構產業發展有三個驅動:供給驅動、需求驅動、數字驅動,隨著產業合作的不斷深化和業態變革走向現實,數字驅動力量將會徹底重整建筑-鋼鐵產業鏈,建筑與鋼鐵將實現直接對接。在今后若干年內,符合新業態發展方向的、對建筑工程、結構工程和材料工程有全面理解的、對全產業鏈具有綜合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新型企業集團將會成為鋼鐵-建筑產業鏈的主導者。
岳清瑞作大會報告
會上,岳清瑞以《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 推動鋼結構行業高質量發展》為題作大會報告,全面回顧和總結2022年鋼結構協會工作,從加強黨建工作、發揮行業引領、拓寬服務領域、秉承服務初心、重視成果轉化、加強國際合作六方面提出2023年協會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他表示,我國鋼結構行業要完成從“鋼結構大國”走向“鋼結構強國”任重道遠。面對潛力巨大的鋼結構市場,要把握住行業科學發展的脈搏,努力練好內功,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中國的鋼結構行業做大做強,做出應有貢獻,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而努力奮斗。
周福霖講話
周福霖在講話中強調,我國地震區域分布廣,地震災害嚴重,因此結構抗震非常重要。鋼材是延性非常好的材料,鋼結構建筑抗震性能好,安裝施工快、安全可靠、鋼材可循環使用,是我國建筑工業化進程中的主要載體之一,符合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應在我國大力推廣鋼結構建筑。
廖玉平講話
廖玉平表示,發展鋼結構建筑是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對提高建筑抗震防災能力、提升建筑品質、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從“以科技創新為手段,提升鋼結構住宅品質,為人民群眾提供好房子”、“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穩步推進鋼結構建筑應用,發揮國民經濟穩增長作用”、“以產業協同為目標,補強鏈條薄弱環節,促進上下游相關企業轉型升級”三個方面提出了對鋼結構行業的希望和建議。
劉民講話
劉民表示,鋼結構是工業化建筑、綠色建筑,在建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力推動鋼結構建筑產業,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綠色建筑要求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建筑業、鋼結構行業今后要把握住“雙碳”戰略、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發展等重要機遇。
會議圍繞“鋼結構智能建造、設計與創新、工程實踐與應用”等議題進行學術報告。聶建國院士作《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及其綜合效益》報告,高宗余院士作《鐵路鋼桁梁橋建造技術》報告,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鐘國輝作《國產690MPa高強鋼結構基礎理論與應用關鍵技術及其國際化實踐》報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崔冰作《大跨度鋼桁梁懸索橋結構構思與追求》報告,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仕統作《以“傳力維”結構新分類,實現我國現代(全)鋼結構輕量化設計》報告,廣州大學副校長周云作《屈曲約束支撐研究與應用新進展》報告,廣東省鋼結構協會會長陳振明作《基于“雙碳”的鋼結構智能建造實踐》報告,中國寶武工程科學家吳保橋作《綠色發展與熱軋H型鋼應用》報告。
聶建國作特邀報告
高宗余作特邀報告
吳保橋作主題報告
會議舉行了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獎儀式,為獲得2022年度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頒發了獎杯證書。大會同期舉辦了2022高校學生鋼結構創新競賽、2022鋼結構展覽會等系列活動。這些多元化的主題活動為專家學者和高校學生、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了近距離的交流與互動平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